热心市民 发表于 前天 23:31

唤醒城市记忆!这场展览揭开重庆地标背后的故事

图纸上蜿蜒的墨线、已然褪色的照片、密密麻麻写满标注的笔记……这些静止的物件,仿佛时间的琥珀,珍藏着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


小朋友在展览现场画自己心中的重庆。
11月的重庆,创意的热情与记忆的沉淀,在两江新区的旁观者设计博物馆内达成了微妙的平衡。这座城市文化新地标所展示的诸多展品,表达着设计的无限可能和奇妙魅力。而由何智亚先生用30多年时光写就的“时代的见证——何智亚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文献展”,无疑是其中最厚重、最温润的部分。


观众们在展览现场画自己心中的重庆。
30余载写就“城市笔记”
“时代的见证——何智亚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文献展”自开展以来,热度持续上升。步入展厅,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重庆30多年来城市变迁的点点滴滴。


展览展示物品。
文献展分为“重点工程、巴蜀古镇、巴渝民居、老城风貌、城市变迁、名城保护、行者无疆、学术观点、人生感悟、物件珍藏”等10个部分。全方位呈现了何智亚与重庆这座城市的深刻对话。7部著作、85万字文稿、2000余帧影像及18项重点工程的翔实记录,如同一部关于重庆城市生长肌理的鲜活档案,脉络清晰,细节丰盈。


展览展示照片。
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何智亚跋涉场镇和乡间,广泛进行田野调查和口述历史采访,探索巴渝建筑风格源头的艰辛历程。他的足迹遍布重庆境内险峻山峦与纵横江河,为这座城市的文化根脉留下了宝贵记录。


展览展示照片。
这些资料不仅具有史料价值,更蕴含着一座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历史记忆的深刻思考。每一组照片、每一段文字,共同构成了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交出的一份独具特色的答卷。


展览展现了洪崖洞的过去和现在。
比如,展览展现了洪崖洞传统民俗风貌区的打造始末,揭示了这一重庆网红地标背后历经的创作历程。同时,重庆工业博物馆的缘起与落成以及重庆人民大礼堂建成后最大规模的大修工程等城市重要项目的珍贵资料也进行了系统展出。


1992年的解放碑。
连接城市记忆的生动课堂
展览不仅展示了城市宏观的变迁,更藏着动人的细节,向观众揭秘了重庆一座座地标建筑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比如,重庆最大的古民居会龙庄保护修缮过程以及这座古建筑传承的工匠技艺和深厚的地域文化;千年古镇龚滩在大型水电站修建中如何得到保护迁建的过程还原等。


展览展示照片。


展览展示照片。
记者在现场发现,展览成为唤醒城市记忆的生动课堂。展厅内,一位白发老者指着一张张老照片,向孙辈细数当年的街巷故事,引得不少观众驻足聆听;几位建筑系学生在洪崖洞改造图纸前热烈讨论,“原来现在的网红打卡地,背后经历了如此精妙的空间重构和文脉延续。”


展览展示照片。
展览中这些珍贵的城市历史影像和叙事,触发了观众的集体记忆。年轻人在黑白照片中追寻父辈时代的重庆印记,年长者则在熟悉的场景里回忆年轻时的足迹,整个展厅洋溢着跨越代际的情感共鸣与城市记忆的温暖对话。
旁观者设计博物馆的“立体杂志”概念也因这场展览而更加丰满——每一页都是城市的历史,每一个展品都是时代的注脚。
上游新闻记者 刘波 吴珊 摄影报道

deguidao 发表于 前天 23:32

路过

deguidao 发表于 昨天 03:55

顶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唤醒城市记忆!这场展览揭开重庆地标背后的故事